黃偉民的前因後果20120908 -- 投票抗染紅
今日的投票結果,成敗繫於一百五十萬,有資格但從來冇投票的選民。
香港有三百萬選民,但歷年投票率,都只有50%左右。有一半人,登記了,但是沒有投票的。
一方面是灰心。
回歸以來,特區政府的表現,政壇的表現,泛民議員的表現,都有不堪人事日蕭條的感慨。尤其是民主黨,對香港人來說,只有痛心疾首四個字。
絶大部分的香港人,都熱愛民主,熱愛言論自由,他們不可能投民建聯、工聯會這些土共一票,又不能揀豪門獵犬的自由黨工商界。剩下的,不投不投也得投泛民議員。
這是大原則。
他們不濟,就惟有消極抗議,索性不投票。
另一方面,他們輕視了自己手上一票的力量。
共產黨從來沒有給予香港民主的誠意。一國兩制,港人治港,是基於中英兩國會談時的權宜之計。所以,往後的發展,對履行基本法的承諾,製造無數的障礙。
立法會內,功能組別和直選議席,要同等數量,目的,就是要保皇勢力,對冲民主訴求。
在這個框架下,自己手上的一票,仿如杯水車薪,無濟於事。所以,就選擇了天地蔽,賢人隱的態度。
換句話説,香港有一百五十萬,支持民主,支持自由的選票,未有發揮作用。
今日説投票抗共,好像痴人夢話。在政治現實下,香港人手上一票,如何阻擋北風蕭蕭?
一票不能,但如果有三五十萬票,就可以改變立法會的政治結構。
未能抗共,可防染紅。
國民教育,不是孤立政策。打壓傳媒、模糊邊界、一簽多行,著著都是冲著破壞一國兩制的基礎而來,要消滅香港特區於無形。
保皇黨的喪屍選民不會減少,但擁護民主,守護香港價值的選民可以大幅增加。
莫以善小而不為,莫以惡小而為之。走出來,投一票。救孩子,救香港。